为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经济管理学院于3月27日在教学楼3201教室开展了以“阅读分享,畅所欲言”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活动,各班同学积极参与。
活动开始由主持人介绍此次活动的主题、背景,六位分享人依次上台通过PPT介绍书籍。
读后感
01《活着》
“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在世,我相信每个人都曾想过“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或许在若干年后,我们都会成为一具没有血肉的躯体,沉眠于泥壤中,与天地融为一体。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这短暂又仓促的一生呢?
读了余华的《活着》我泪流满面。当最后的最后只剩一头老牛陪着福贵在夕阳下回忆,书中写尽人这一生中的酸甜苦辣,道尽人生苦短,诉说平凡琐事。主人公这一生经历了沉起浮萍,享受过荣华富贵,最终沦为平庸。
捧着《活着》,总是沉重·难受,冰冷的文字跃然纸上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引发我的思考,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以何种方式活?
《活着》中福贵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是虚妄而已,或许,人的存在真的只是一种存在,与万物一样,并没有任何意义。生命或许就只是为了活着,而那些理由与目标全是我们给自己的枷锁,生命其实没有幸福或者不幸,只是活着,静静的活着。
——21电子商务2班李鑫鑫
02《神雕侠侣》
寒假里重温经典,我又重读了一次《神雕侠侣》。《神雕侠侣》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之一。我爱读武侠小说,那些刀光剑影、行侠仗义的故事,江湖中的恩怨情仇,总能给我带来精彩的体验。刚开始我认为里面最强的人应该是剑魔——独孤求败,他一生都在寻找“打败别人与被别人打败”中度过,剑术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后隐居时只能在“望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黯然销魂。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明白,独孤求败其实败给了自己,败给了自己的骄傲,才使得自己的暮年如此孤独。真正的强者应该是能战胜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才有余力去帮助别人!
第三十回中,当慈恩和尚(原铁掌帮帮主裘千仞)魔怔时,铁掌如斧钺般一掌掌向一灯大师劈去,一灯毫不躲闪,当劈到14掌时,一灯口吐鲜血,却仍不还手,慈恩一怔,喝道:“还不还手?”一灯却说:“何必还手?你打胜我有什么用?我打胜你有什么用?须得胜过自己,战胜自己,这才有用。”慈恩还没清醒,喃喃自语:“胜过自己,战胜自己?!”一灯大师的这番话如雷震一般轰到了杨过的心里,他暗想:“要胜过自己的任性,要克制自己的随意妄为,确实比胜过强敌难得多。”一灯大师的话实则铆合了老子的《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之意。能够战胜他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而我静下来反思一下,却战胜不了自己的惰性。比如说暑假里练古筝这事,刚开始说家里没有古筝,死皮赖脸磨着妈妈去外面买了个很贵的回家,信誓旦旦一定苦练琴艺。结果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可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一天弹得挺好的,兴奋得睡都睡不着;第二天觉得手指太痛,练了一会就上楼了;第三天躺在床上像死鱼一样,更别说练了……一天比一天懒,一天比一天肥。看了《神雕侠侣》,我以后一定要战胜困难,战胜自己。
——21酒店管理班丁连清
03《云边有个小卖部》
内容简介:
《云边有个小卖部》是张嘉佳的一本写故乡和亲情的书。这是写给离开我们的人、陪伴我们的人以及每个人心中的山和海。刘十三自幼与开小卖部的外婆相依为命,努力读书为了离开小镇,追寻远方与梦想。在城市里四处碰壁受挫的刘十三被迫回到了小镇,却恰巧与少年时玩伴程霜第三次重逢。小镇生活看似平静却暗潮汹涌,一个孤儿(球球)、一场婚礼(毛婷婷改嫁)、一场意外(外婆癌症),几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为了完成一千零一份保单的任务,刘十三拼尽全力,却不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正在离自己而去。
原文摘抄:
◆有些告别,就是最后一面。
◆生命是有光的。在我熄灭以前,能够照亮你一点,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
◆那么热的夏天,少年的后背被女孩的悲伤烫出一个洞,一直贯穿到心脏。
◆人和人之间舒服的关系,是可以一直不说话,也可以随时说话。
◆等待而已,也叫努力?是在等别人离开,还是在等自己放弃?
◆什么叫故乡,祖祖辈辈埋葬在这里,所以叫故乡。
◆悲伤的沉默,时间会打破,让两条河流去向不同地方。执拗的沉默,自己会打破,执代表他将摧毁堤岸,哪怕河流就此千枯。
◆山这边是刘十三的童年,山那边是外婆的海。山风微微,像月光下晃动的海浪,温和而柔软,停留在时光的背后,变成小时候听过的故事。
读后感:
佛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忧悲恼苦。爱别离,求不得,自然怨憎会,乃至忧悲恼苦。生而为人,就是在这苦难的历程中不断修行,吃得苦中苦,修成百炼钢,练得绕指柔,方可自在独行于这只来一次的人间大剧场。希望在漫漫人生路上的我们能够遇见自己心中的山与海。
——21酒店管理班刘意
04《朝花夕拾》
我阅读了《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品味到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眼前也不由自主的出现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画面。鲁迅趁大人不注意溜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玩要,嬉笑,采摘野花野果,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使用了大量对比与讽刺的手法,例如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使用了许多明亮,快活的又字来描写“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再写到作者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学习,反衬出了“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与之味,体现了鲁迅对私熟的不满。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但更能吸引读者。这应该就是这本书成为名著的原因吧。
童年已经渐行渐远,留下的只剩琐碎的记忆,本书是鲁迅先生对逝去岁月的回忆,还有无奈的感伤。细细品味《朝花夕拾》,也让我开始去寻觅童年的时光了。
——21财务管理1班兰茜
05《风声》
“当你一次次陷入人生困境,你会如何对抗孤独与绝望,跳出黑暗的深渊?”
这就是《风声》里的故事。
主人公“老鬼”是一名地下党成员,也是打入汪精卫政府的卧底,为我方提供了大量情报。
但是,因为另一个情报员的失误,“老鬼”的存在暴露了。
日本特务不知道“老鬼”的真实身份,只能把有嫌疑的五个人都抓了起来。
这五个人都是伪政府的骨干,“老鬼”隐藏其中,经历了各种严刑拷打,栽赃暗算,最终传出了情报,赢了日本特务。
几乎所有读过《风声》的人,都是一口气读完的,因为它的故事情节特别强,环环相扣,吸引你一直往下看。解谜过程像穿越层层迷雾,酣畅淋漓,大呼过瘾。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世间多难,人生多险,我们注定孤独,我们也注定要坚韧。坚韧是煎着,熬着,苦着,痛着,但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坚韧不拔方可赢得生命尊严。”这段话也很棒,“世间多难,人生多险。”以我个人目前的人生经历来说并没有太多感悟,但是坚韧不拔对于人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最后关头,“老鬼”不得不牺牲生命,设法将情报成功传递出去。这是英雄的结局?不,这只是一切传奇的开始……在信念的重压下,在内心的旷野里,每个人背后,都有一部波澜壮阔、悲恸天地的历史。
《风声》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人生,就是向死而生。
《风声》是向死而生的。
——19电子商务1班曾佳娴
06《活着》
《活着》这本书向我诠释了什么是生命。主人公在经历了我甚至无法想象的诸多打击后依然能够坚强的活着,甚至完全不知道活下去是为了什么,而这却又恰恰是生命的本能,生,是一种本能,无关环境,无关信仰,无关追求。哪怕这个世界让你绝望,让你心灰意冷,依然要顽强的活着。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是最真实的对生的信念.
余华的《活着》看似描写苦难,描写时代强加的苦难,实则在描写每一个人真实的生活。不得不说,福贵的不幸代表了一种人群的不幸。福贵的生活,是彻彻底底的活着,他的活着是对生活中的一切不行的真切的感受,他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也不必讲这种经历视作他的“不幸”他只是在尽力完成他本就应该完成的事情,余华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告诉我们,活着是每个人自己的主观感受,而非他人对你生活的客观评价。或许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占了大多数人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但是你不会为了快乐而活,也不应为痛苦而死。
在我看来,看完这本书后,除了为福贵的悲惨身世流下眼泪外。也让我思考,对于我们来说活下去比福贵要简单得多,福贵的痛我们无法也不想切身体会,所谓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到底有多难。活着很简单却又很难,如果你在乎“活下去”那么活着很简单,如果你要在乎“怎么活”那么活着也许也会变得奢侈。对于福贵来说,寻死比活着简单千万倍,到最后,即便只剩一只老牛,他依然选择了活着。
“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即便面对再多的苦难,也应该努力地继续活着。”这才是《活着》让我真正感动之处。
《活着》写出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写出了苦难者对世界灾祸乐观的态度。他让我真正知道一---起码以我现在的理解懂得了活着本身就是艰难,而延续生命则是更深层的艰难。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我想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它,向上攀爬的那条路,更让人,热血澎湃。
——21酒店管理班蔡欣


山林中白鸟啁啾,笑林里欢声不断,竹林里情韵悠长,书林里智慧闪光,本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我价值,在书本中探寻精彩世界。让我们一起攀登广阔无边的书林,欣赏书本中独一无二的风光吧。
(编辑:方美林/一审一校:杜欢/二审二校:候灵云/三审三校: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