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经管动态

经管三下乡|深耕杨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梅”好接力站社会实践调研团
时间:2025-07-12 22:22:17   来源:  作者:  点击数:76


本网讯:文|林雨萱/图|徐雨凡)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动能,培养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团队意识,景德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梅”好接力站社会实践调研团怀揣热忱,奔赴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天宝生态园开启为期天的实践调研与直播助农行动。团队聚焦山间杨梅产业,深入产地一线,化身“山间信使”以杨梅为媒,以直播为桥,用青春的热情与智慧,在田间地头书写了助农增收的实效篇章。

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合照 谢慧萍

思源致远:农耕文化铸魂,厚植乡土情怀

实践队走进乐安县农耕博物馆,翻开了一部厚重的乡村历史典籍。馆内陈列着铲、锄、耒耜、石磨、打谷车等传统农耕器具,每一件展品都见证着农耕文明的千年发展历程,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汗水。在园区负责人的细致讲解下,团队成员认真聆听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仔细观察传统农具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通过参观学习,成员们深刻地认识到农耕文化是乡村根脉,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也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助力乡村振兴决心。

实践团成员与农耕博物馆的合照 林雨萱摄

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展示打谷机操作流程 徐雨凡摄 

“行”砺能:深耕田间实践,筑牢品质根基

实践团怀揣对农耕文明的敬畏与传承之心,深入杨梅种植林区,以“采摘-选品、分拣-打包”为脉络筑牢品质防线。盛夏七月的生态园杨梅满枝、果香四溢,成员们穿梭在林间,按“色泽深红、果柄翠绿”的标准,小心托果、轻扭果柄采摘,确保每一颗杨梅都完好无损,誓将果农们的心血化作消费者的“第一手”鲜品;随后,团队跟随果农们到选品分拣区,大家分工明确,有的筛选虫蛀破损果,有的按大小、品质分级,还有的负责记录数量确保分类清晰无误,以严格标准守护品质;分拣后便是打包,成员们用防震保温盒按等级配两封装,细节传递助农温度。

从采摘鲜度把控,到分拣严格筛选,再到打包暖心设计,实践团躬身实践,以青年力量为优质农产品诞生注入活力。

实践团成员深入梅林进行采摘 林雨萱摄

实践团成员按级进行打包 徐雨凡摄 

播种希望:直播云端助农,激活销售新篇

在数字化浪潮中,直播带货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调研团整合前期实践成果,以大学生青春助农为主题,开启杨梅直播专场,用创新形式为天宝杨梅“代言”。团队精心策划并成功执行8场助农直播,向观众展示了杨梅的饱满果肉、酸甜口感,带领大家探寻杨梅林“山水滋养出好果”的生态奥秘,还详细讲解保温防震包装设计与冷链运输保障,让“现摘即发、新鲜到家”的承诺更具说服力。总时长15小时,单场点赞量超2万+,直播间互动热度持续高涨。杨梅专场直播凭借沉浸式果园实景展示和生动互动,累计吸引观众超1000人次,线上氛围热烈非凡。最硬核的成绩单是——通过直播带货,天宝生态园杨梅产品销售额同比飙升50%!真正将“流量”转化为助农“销量”,显著拓宽了果农的销售渠道,提升了经济效益。

实践团直播现场 林雨萱摄 

“访”启思:洞察产业脉络,建言乡村振兴

直播结束后,调研团并未停下脚步,而是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对生态园负责人、种植户展开深度访谈,挖掘杨梅产业背后的政策支持、发展困境与振兴路径。团队成员与种植户金叔叔等进行了深入交流金叔叔与团队成员分享了宝贵的采摘经验,同时提到如今杨梅销售渠道日益拓宽,从传统的线下销售到电商平台、游客采摘体验等,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天宝生态园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道:“我们生态园主打‘绿色生态’,采用有机种植技术。”目前园区正与文旅结合,开发“杨梅采摘+农耕体验”的旅游项目,不断扩展杨梅产业发展渠道,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对特色农业项目给予补贴、技术指导。这些第一手信息,让团队成员全面洞悉了杨梅产业从种植管理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运作实况结合自身所学的电商、物流等专业知识,积极为农户献计献策。成员们敏锐地捕捉到新媒体营销的潜力,建议农户尝试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探索直播带货或社区团购等新兴模式,以更精准地触达消费者,优化产业运营链路,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让乐安杨梅更好地拥抱市场,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实践团成员采访种植户 徐雨凡

实践团成员采访园区负责人 徐雨凡摄

从农耕博物馆的文化溯源,到田间实践的品质坚守,从直播创新的销售突破,到产业访谈的深度洞察,景德镇经济管理学院“梅”好接力站社会实践调研团的乐安助农行,是一次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成员们在实践中理解“农”的根基,在创新中探索“兴”的路径,在访谈中明晰“振”的方向。

此次助农实践,不仅为天宝杨梅打开了销路,更在实践团心中种下了“扎根土地、服务乡村”的种子。“梅”好接力站实践团用实际行动扎根乡土,让青春力量化作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动能”。他们让“三下乡”的丰硕成果在希望的田野上落地生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助农兴农的青春篇章,为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贡献着源源不断的青春智慧!

编辑:林雨萱/一审一校:岑晴玲/二审二校:杜欢/三审三校:候灵云)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jdzu.jx.cn 赣ICP备05000937号-1 域名:jdzu.edu.cn 赣ICP备050009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