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刘星华)为深化学生对专业的立体认知,贯通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于近期成功举办了酒店管理专业系列认知教育活动。该系列涵盖优秀校友主讲的职业规划分享会,以及前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实地研学,旨在多维度拓展学生视野,夯实职业发展基础。
聆听前辈之音,明晰职业航向
9月21日,首场职业规划分享会在2106教室率先拉开帷幕。本次分享会特邀两位优秀毕业生黎紫彤、吴家豪担任主讲嘉宾,向在场同学分享了他们的成长心得与求职历程。
分享会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酒店管理专业资深教师刘瑜辉首先致辞,对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在当前旅游业快速复苏与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所迎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鼓励同学们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国际视野,成为行业未来的中坚力量。

刘瑜辉致辞 刘星华摄
随后,两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分享。
黎紫彤以《我的职业适配之路》为主题,系统梳理了大学四年的丰富经历。她强调,辩论队、学生会、街舞社及导游实践等多维度体验,不仅丰富了她的履历,更锻炼了沟通、组织与抗压等可迁移能力。面对毕业季的迷茫,她曾投身公考大军,但最终选择倾听内心,果断转向酒店行业求职。她指出,酒店业具有稳定的行业需求、清晰的晋升路径及国际化平台等优势,并鼓励同学们“先问自己要什么”,避免盲目跟风,尽早规划、持续积累,为未来创造更多选择权。

黎紫彤进行职业分享 刘星华摄
吴家豪则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为题,真诚回顾了从内向敏感走向自信从容的蜕变历程。大学期间,他积极参与志愿活动、运动会、辩论赛等,主动跳出舒适区,不断突破自我。他也坦言曾经历竞选落选、实习受挫、考研压力等多重挑战,但始终没有放弃自我提升。最终,他通过扎实积累和多次面试调整,成功加入锦江酒店集团,并在团队中快速成长。他鼓励学弟学妹:“性格可以改变,努力终会带来幸运。永远不要失去阳光、自信、坚韧的少年心气。”

吴家豪进行职业分享 刘星华摄
两位嘉宾均提到,酒店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用户洞察、危机处理、组织协调、高端服务与英语沟通等能力,是跨行业发展的“通行证”,鼓励大家打破“专业即行业”的思维局限,拓宽职业视野。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如何精准投递简历”“面试考察重点”“如何选择首份工作”等问题踊跃提问。黎紫彤建议“用产品思维经营自己”,以成果和数据体现能力;吴家豪则强调“降低对完美岗位的期待,先进入行业再持续调整”。他们一致认为,面试是双向选择的过程,鼓励大家放平心态、充分准备、勇敢争取。
整场分享会内容真实生动、充满共鸣,不仅缓解了同学们对未来的焦虑,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成长建议。不少同学表示,通过此次分享,对专业能力迁移、职业路径选择和自我心态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走向职场的信心。

互动环节 刘星华摄
走进文化现场,感受服务底蕴
理论指引方向,实践深化认知。9月27日,同学们在专业教师于瑶、周茹慧的带领下,前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展实地研学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一位已在该领域工作的毕业生肖贵仁担任讲解员,为学弟学妹带来了一场独具深度的文化之旅。

肖贵仁讲解现场 刘星华摄
在肖贵仁的专业讲解中,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千年瓷都的艺术瑰宝,更从酒店管理的专业视角出发,思考了高端服务、文化体验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于瑶老师在现场指出:“一流的酒店服务,其核心与博物馆的接待讲解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于对文化的理解、对细节的把握和对体验的营造。” 这次参观将课堂知识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下,使同学们对“服务”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构建多维认知,赋能未来成长
最后于瑶老师与肖贵仁学长进行总结,谈到本系列认知教育活动将校内分享与校外研学有机结合,从“聆听反思”到“亲身感知”,为同学们构建了一个立体的专业认知框架。它不仅提供了宝贵的职业规划参考,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酒店管理是一门融合了人文素养、实践技能与管理智慧的综合性学科。

系列总结 刘星华摄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系列活动,对个人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显著增强。经济管理学院未来将继续搭建此类平台,助力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成长,成为行业所需的优秀人才。
(编辑:林雨萱/一审一校:刘瑜辉/二审二校:李谊/三审三校:吕慧明)